银发经济产业媒体资讯,最新政策产业报道!
首页>>创业方向 > 正文

中国老年人达2.8亿,每五人就有一位老人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4-01-03 09:22:01 标签:
浏览:371

根据民政部发布的“2022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截至去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8004万人,占总人口的19.8%,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978万人,占总人口的14.9%。

人口老龄化正在加剧,从我国国情来看,敬老爱幼是我国传统文化,在这种基本国情下,对待老年人以及构建养老服务体系越来越重要。

与此同时,伴随着人口老龄化,一些适用老年人的新业态也会逐步出现,成为构成发展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年人口增加,老龄化加速

数据是直观的体现,在民政部发布的“2022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8004万人,在总人口中占比达到19.8%。人口持续走向老龄化。

并且在老龄化过程中,今年将是老年人口增加最多的一年,原因不难理解,如果以年龄倒退计算,受1963年出生高峰影响,今年将成为老年人口净增长最多的一年

也就是说,今年新增的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最高,并且从今年开始,我国会进入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时期,老年人口将持续保持净增长。

以目前增速预计,到2050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将增长到大约5亿人。但也并非一直增长下去,根据专业机构预测,预计到2052年前后,老年人口数量会逐渐减少。

也正是在这种态势下,目前在城市中随处可见满头白发的老人,这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普遍缩影。再者即使在农村,因为年轻人普遍涌向大城市,老年人只能留在乡镇,因此“空巢老人”也越来越多。

值得一提的是,几乎与人口老龄化同时进行,也就是出生率的下降,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为956万,已经跌破1000万大关,已经呈现“高龄少子化”状态。

在教育、医疗、住房等各方面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少生育甚至不生育,在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叠加的情况下,我国人口结构也逐渐呈现“倒金字塔”结构。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还远没有达到最高时刻,再者虽然处于老龄化社会,但老年人生活质量问题,也并未影响到社会和经济正常发展

养老压力上升,探索养老新模式

根据专业机构统计数据,在2026年至2030年期间,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3亿人,将进入中度老龄化时期。到203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到那时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回顾历史能更好观察未来,当前国内出现的老龄人口,比如需要照顾的高龄或失能老人,因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并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并且相对认可“多子多福”的观念

在这种情况下,这部分老人虽然本身现在没有多少经济来源,但往往老人都有多位子女,多个子女共同承担了大部分的养老责任,因此从这个维度看,老人们可能遇到的养老、经济收入等问题,一定程度上能在自己家庭中得到解决

并且,这些老人因为离退休不久,处于“初老”阶段,不会存在太大的身体素质,因此在返聘再就业、帮助子女照看下一代上,依然具备社会价值。

因此目前虽然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但真正意义上的“老龄化危机”还没有到来。不过,日益严峻的人口结构变化,也增加了公共性支出压力

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支出老年福利资金人民币423亿元,养老服务资金170.1亿元。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老龄人口越来越多,且年轻人生育率逐渐下降,也会增加公共性福利支出压力。

国家也不断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也制定了2025年要实现基本养老服务制度体系基本健全的目标,不断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索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居家养老等新模式

打破平衡,建设城乡基本养老体系

在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我国人口老龄化还呈现一大特点,即“城乡倒置”现象加剧,事实上,在2020年时我国城镇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超过农村,而且从老年人口比例上来看,城乡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农村而言,城镇老年人口在养老方面的资源和条件等,相对更加优越,因此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领域,依然聚焦在发展农村养老上,不断缩小在城乡在养老服务、养老保障方面的差距

在互联网、智能化等方面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比如远程医疗等,把城市的医疗养老服务资源不断向农村延伸,推进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同步建设。

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伴随着越来越明显的人口结构变化,我国还可能面临养老金不足的压力。养老金从哪里来?老人年领取的养老金从年轻人缴纳的社保基金中获取。

也就是说,数量庞大的中青年劳动力,会创造大量的社会财富,也会缴纳充足的社保基金,从而构成了老年人领取养老金的基础。

但这有一个前提,要想维持这种模式,年轻人缴纳的社保和老年人支出的养老金必须达到相对平衡。但从当前发展情况来看,年轻人结婚率下降、生育率下降,新出生人口不断降低,因此从趋势上来看,一段时间后有望打破这种平衡。

人口老龄化是一方面,预期寿命是另一方面。目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93岁,伴随着医疗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也会持续增长。因此在养老方面,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我国还有一段路要走。与此同时,对于与之相应的养老经济来说也值得观察。


标签:

展会活动

更多 >

热门文章

  • 2024上海国际残疾人、老年人康复护理用品展览会
    2024上海国际残疾人、老年人康复护理用品展览会

    2024上海国际残疾人、老年人康复护理用品展览会

    2024上海国际残疾人、老年人康复护理用品展览会将于6月26日至6月28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隆重举行,将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康复护理企业纷纷在本次展会上亮相,展品鲜明地体现出当今康复护理用品领域中的代表产品,而2024上海国际残疾人和老年人康复护理用品展览会的举办,适时地为从事残疾人和老年人康复护理用品行业的中...

  • 乐龄风采全国魅力银发艺术大会新闻发布会暨启动仪式在沪举行
    乐龄风采全国魅力银发艺术大会新闻发布会暨启动仪式在沪举行

    乐龄风采全国魅力银发艺术大会新闻发布会暨启动仪式在沪举行

    7月12日下午,乐龄风采全国魅力银发艺术大会新闻发布会暨启动仪式,在上海国际传媒港金盒子1号厅举行,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开发部主任朱义、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老年健康基金管理委员会秘书长刘晟、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森林康养委员会秘书长兼总编辑于兰英、央视节目制片主任刘欣等领导,以及有关部门领导、资深艺...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政策举措等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政策举措等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政策举措等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政策举措审议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听取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汇报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修正草案)》等法律法规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强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政策举措,审议进一步...

  • 重磅!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重磅!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重磅!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发〔2024〕1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优化和扩大服务供给,释放服务消费潜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服务消费需求,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

  • 着力打造“浙”里养老金名片——访浙江省老年服务业协会会长徐佳增
    着力打造“浙”里养老金名片——访浙江省老年服务业协会会长徐佳增

    着力打造“浙”里养老金名片——访浙江省老年服务业协会会长徐佳增

    距离第19届亚运会开幕越来越近,这段时间,浙江省老年服务业协会正在紧锣密鼓筹备“健康迎亚运,诗画浙江行”活动。会长徐佳增告诉本网记者,协会计划在全省各地市举办健走、文化、公益、康养等系列活动,参与老年人将达到近万名。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养老、关注养老,进而支持养...

人物专访

更多 >
  • 曹雷:新时代提高河南养老服务能力的若干思考
    曹雷:新时代提高河南养老服务能力的若干思考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作为人口大省、经济大省的河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

  • 《新华网》雷晓燕:老龄数据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新华网》雷晓燕:老龄数据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4月6日,中国老年健康调查(CLHLS)第九次调查数据发布会在湖北武汉举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雷晓燕出席活动时表示,鉴于全球老龄化趋势,世界各国已经从很早就开始全国性老龄健康调查,试图对老龄健康、长寿等做研究。收集老龄相关的数据开展研究,对于提高健康的预期寿命...

人物专访如何为失能老人提供更好的照护服务?对话长期照护保障学者唐钧
人物专访着力打造“浙”里养老金名片——访浙江省老年服务业协会会长徐佳增

专题报道

更多 >